则热邪何处发泄?风行水动,气行血流,皆自然之理也。
下半节,以小便少别粪未必硬,即不能食,未可攻,须待小便多屎定硬方可攻。初起但发山中内伏之水而外出,若不用干姜、半夏先散水饮,徒用麻、桂散表,则伏内之水饮不散。
岂有伏寒既已变而为温,尚可言寒能制其阳热邪?有连用石膏、知母。
首段总言吐下不解,不大便,日晡发潮热,不恶寒,如见鬼状之病。若初起恶寒发热,六脉或浮大,或沉伏,烦躁呻吟,忽尔手足皆冷,此表汗不出,表邪内伏之厥冷,宜升阳散火汤、羌独败毒散发散表邪,则汗出厥愈。
阳明少阳合病者一条,以下利脉滑而数者,有宿食,用大承气汤。导赤各半汤见腹满痛。
不愈,刺委中三里,并刺十指出血,即名放沙法。由此观之,表邪浮浅,发热之反犹轻,正气衰微,脉沉之反为重。